中新網河南新聞8月22日電 在河南省周口市有這樣一家企業,成立8年,員工平均年齡不超過30歲,他們從法國、新加坡、日本留學歸來,掌握低聚木糖核心技術,建立年產1000噸食品級低聚木糖生產線,還與江南大學聯合建立了國家功能食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級重點實驗室)——低聚木糖應用開發產業化基地。
他們扎根周口本土,立志把“周口造”低聚木糖領域做到行業領先,他們全國首發了99%純度的食品級低聚木糖產品,為市場帶來了更純正、更有效的低聚木糖。目前產量全國第二,產品遠銷北美、歐洲、東南亞等地。這家企業就是位于周口經濟開發區的河南省益常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益常青生物)。
在益常青生物的原料車間,引人注目的是打包好的玉米芯粗顆粒,它們被送到傳送帶再次加工。以前被當做柴火的玉米芯,如今成了“寶貝”。這些周口大地上生長出來的優質玉米芯,經過深加工后,成為一種功能性聚合糖——低聚木糖。
低聚木糖屬于國際公認的高效益生元,具有良好的健康功效!拔覀兊脑妇熬褪且鑫⑸鷳B行業領導者,把周口本土企業推向更高、更廣闊的平臺!币娉G嗌锟偨浝砝钌姓Z氣尤為堅定。
從玉米芯中提煉出的健康、綠色的低聚木糖,是增殖雙歧桿菌功能最強的品種之一,每日少量攝入可以對人體內的有益菌——雙歧桿菌起到很好的增殖作用,同時產生多種有機酸,降低腸道PH值,抑制有害菌生長,使益生菌在腸道大量增殖,達到調節腸道菌群,潤腸通便等健康益處,改善人體腸道微生態。
“目前益常青生物食品級低聚木糖產量全國第二,年處理玉米芯10000余噸,每年可為農戶增收800余萬元,每年可減少碳排放量 1.73萬噸,相當于種植170萬棵樹!币娉G嗌锟偨浝碇砝畈┙榻B。
一頭連著生態環保,一頭連著經濟發展。提取低聚木糖后玉米芯廢渣,變身為有機垃圾還可應用于菌菇栽培基質、生物有機肥再度利用,讓玉米芯變身不同形態,全產業鏈“吃干榨凈”,既全面提高玉米種植產業附加值,增加了農民收入,又調整了農業產業結構,優化了資源配置。
李尚是“80后”,身上有著“工科男”嚴謹的氣質,他曾在西北工業大學獲得學士學位,又留學法國獲得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李尚一直在尋找與家鄉周口相匹配的創業項目,利用農業“做文章”。當了解到江南大學食品學院副院長楊瑞金教授,利用農業廢棄物玉米芯提取低聚木糖的技術后,李尚如獲珍寶,充滿了創業激情。
“家之所需,即是前進方向,自我考上大學的那一刻,就懷抱學成后回家鄉做一番事業的決心!痹诶钌锌磥,“這項技術不僅獲得江蘇省發明專利金獎、中國專利優秀獎,而且主要原料就來自玉米芯。周口是玉米主產區,玉米芯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可以為公司提供充足的低成本原料,更可以滿足公司未來發展的需要!
2014年李尚返鄉自主創業,同年8月成立益常青生物并擔任董事長兼總經理。最初益常青生物的核心管理團隊只有歸國的3名留學生,他們窩在辦公室里,常常熱火朝天地開展技術與管理研討,經常一忙就到了深夜。
正是有這樣幾個善于研究、敢于試錯、熱衷突破的青年人,為益常青生物點燃了高科技發展的引擎。 如今,益常青生物員工95人,研究生8人,本科學歷以上人員占50%以上,擁有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21項,外觀設計專利6項。
在周口市,以益常青生物為代表的新興產業正在蓬勃發展。今年,周口市委、市政府正在大力培育壯大生物可降解材料、生物醫藥、智能零部件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全力塑造產業發展新優勢,著力打造千億級優勢產業集群,把觸角更加向外、向遠延伸。李尚坦言,未來隨著家鄉不斷地發展,海外歸來人才、回鄉創業人才會越來越多,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勢。
李尚談及未來充滿信心,益常青生物將革新原材料玉米芯的采購方式,建設玉米芯加工基地,直接為農民提供種子,并簽訂玉米芯收購協議,將利潤直接分到農戶手里。而隨著產業需求量增大,將擴大生產規模,建成年產食品級低聚木糖2000噸,飼料級低聚木糖5000噸,企業營收達到5億元,實現稅收5000萬元。(來源/周口市委宣傳部 文/王晨 李鳳霞 圖/劉俊濤)